回首頁聯絡我們加入最愛
帳號:
密碼:
 
忘記密碼 加入會員
 
 
 
您的位置:首頁 > 專題報導 > 顧問專欄
問專欄 Consultant column
 
台灣面臨新經濟的斷鏈與因應
       台灣亞太產業分析專業協進會 院士 王健全
       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

日前一位美國矽谷返台的IC設計公司華裔資深副總裁提到,「美國科技這一波破壞式的創新,把科技的水平提高了好幾個檔次,拉開了距離,其他國家欲趕上愈來愈困難。」他指出,目前美國在巨量資料、雲端運算、物聯網等領域上所引發的創新,以服務、商業模式的創新為主,沒有太多的產品。以往矽谷在產品創新主導的年代,台灣可以藉由逆向工程拆解,並快速學習、趕上的作法,在新經濟的時代,已經有點行不通了。

 

這也應證了過去二、三年來,美國經濟大幅復甦,但並沒有扮演全世界救世主的角色,拉抬各國的經濟成長。反之,2008-2012年間,經濟量體較小的中國大陸(GDP約10兆美元),在其經濟火紅時,可以帶動原物料、石油、非鐵金屬及全世界的經濟成長。如今,經濟規模高達19兆美元的美國,為何沒有辦法扮演火車頭、救世主的角色,導致全球經濟的復甦依然緩慢?最近,IMF也估算了2016年各經濟體對全球經濟成長的貢獻度,資料顯示,中國的貢獻度已超過日本和美國的總和。

背後原因很多,包括美國陷入M型社會,導致所得分配惡化、消費能力下滑;寬鬆貨幣政策致熱錢流入股市、房地產,因此對實體經濟的影響相當有限;同時,美國生產力上升有限,產能利用率也尚未恢復至充分就業的水準。而另一個重要原因在於美國這波新經濟的驅動力量,例如共享經濟的優步(Uber)、共享旅館(Airbnb)、影音串流(Netflix),以及巨量資料(Big data)、雲端運算(cloud computing)、物聯網(IoT)、人工智慧(AI)等運作模式,帶來了破壞性的創新,雖然造就了公司股票市值的大漲,但對原物料、零組件、石油的需求相對有限。此一新經濟的供應鏈的裂解也使多數國家搭不上美國成長列車,而錯過了美國經濟復甦所帶來的商機。

 

由此可知,長期承接美國跨國大廠代工訂單的台灣科技業,面對美國這波新經濟的發展,勢將對整體供應鏈、生產模式及未來產業的競爭力,帶來極大的衝擊。面臨此一重大挑戰,企業及政府如何因應?首先,台灣應連結矽谷,矽谷為創新最重要的動力來源,透過在矽谷設立品牌辦公室,一方面挖角人才,一方面接軌與購併技術,同時,在人才、資金、技術及創業投資建立和美國接軌的生態系。另一方面也告訴全世界,我們也在發展AI、IoT、巨量資料、雲端科技,獲取商機。

其次,購併、合併矽谷相關公司,取得技術或商業模式也是關鍵。當然,這需要私募基金、創投基金或類主權基金在背後支持,促成合作機會。而台灣的亞洲矽谷計畫中的青年創業中心,應設計誘因吸引更多美國及世界各地年輕人到台灣,在新經濟領域上創新、創業,帶動經濟風潮。

此外,以色列的創新、創意和台灣的製造實力、執行力有互補之效,加強和以色列的互動、合作,了解其對創新、新經濟趨勢的掌握亟其重要。尤其是以色列若干新創公司和美國資本市場的連結相當深厚,這也是它們的新創公司可以募集到大量資金,成為獨角獸的重要原因,值得我們借鏡。而更重要的是,我們過去教育改革後的邊做邊學(learning-by-doing)模式,從學習、模仿中尋求創新,扮演快速跟隨者的方式,已不符時代需求。在教育、人才培訓上應有更創新的想法,跳脫以往框架(think out of the box),才能因應新經濟時代的挑戰。

這波新經濟來得又急又猛,物聯網的嶄新應用、人工智慧的顛覆傳統商業模式、金融創新的改變金融業,以及巨量資料的廣泛應用等,均改變了全球對科技的想像與顛覆生產方式、就業模式、人力訓練方式。台灣如果不積極因應,依然以舊思維、傳統工具來因應,恐怕會和新經濟時代的商機失之交臂,未來將永遠淪為代工、打工的命運。

不過,就目前的觀察,政府相關部會並沒有意識到新經濟時代可能的翻天覆地改變,仍然故步自封、本位至上,傳統思維依舊濃厚,尤其台灣最近勞動法規的緊縮、服務業主管部會的束縛依然,和新經濟時代的鬆綁勞動法規促成人力跨領域的流動,以及開放管制,促使異業結合的創新模式能夠加速落實的方向,有點背道而馳,值得警惕。

有鑑於此,政府應積極進行國際連結,結合私募基金、成立類主權基金主動出擊鏈結全球創新企業,尤其是跨部會、跨領域的協調合作,教育方式、人才培訓方式的改變,才能徹底革新,迎接新經濟時代的挑戰

我要收藏 TOP 回列表頁
 
 
顧問專欄觀念平台-美中經濟脫鉤 是現在進行式
台灣亞太產業分析專業協進會院士單驥國立中央大學終身榮譽教授當美國拒絕一切中國優勢科技產品進入美國市場,而中國也自主地發展...more
顧問專欄櫻花國度的困境行
台灣亞太產業分析專業協進會院士楊雅惠臺大財務金融系兼任教授櫻花國度日本,曾多年擁有經濟輝煌歷史,自1968年開始,其GD...more
分析師專欄基於光保真度Li-Fi之XR應用發展
 
 
 
 
 
版權所有 © 2012 台灣亞太產業分析專業協進會
尊重智慧財產權 請勿任意轉載網站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