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考察緣起
配合本會成立之宗旨『促進產業分析專業素養,以提昇我國產業競爭力』,國際業務委員會除了於9月份配合活動委員會邀請國際著名研究機構專家蒞臨台演講外,並計劃參訪國際相關協會或著名研究機構以建立交流管道,同時提升本協會在亞太地區的知名度,以期未來可發展跨國的合作研究計畫。此外,透過與相關研究機構的深度訪問,以達成產業知識及經驗的分享。
因此在與ITIS計畫相關單位討論後,於11月下旬籌組『92年東亞專業研究所考察團』,前往日本、韓國及中國等知名專業研究機構考察。參訪單位包括六家日本政府產業智庫分別為:野村總合研所、三菱總合研究所、矢野經濟研究所、三和總合研究所、日本經濟產業經濟研究所、未來工學研究所;四家中國產業及政策研究機構分別為:中國科學院科技政策與管理科學研究所、賽迪顧問公司、華通人市場信息公司及慧聰國際公司;四家韓國重要的產業及政府智庫分別為:韓國科學技術政策研究院、韓國產業技術評價院,三星經濟研究院及LG經濟研究院。
本次考察的目的除了與東亞相關研究機構建立交流管道,提升本會知名度外,並希望透過參訪及選定議題的深度討論,以分享各項產業知識及經驗。
(二)行程規劃
日期
|
參 訪 機 構
|
12.03
|
日本:1.野村總合研究所 2.拜訪矢野經濟研究所
|
12.04
|
日本:1.三菱經濟研究所 2.拜訪三和(UFJ)總合研究所
|
12.05
|
日本:1.經濟產業省經濟研究所 2.未來工學研究所
|
12.08
|
北京:1.中科院科技政策與科研 2.賽迪研究所管理研究所
|
12.09
|
北京:1.華通人研究所 2.拜訪慧聰研究所
|
12.10
|
南韓:1.韓國IT振興會(KIPA)
|
12.11
|
南韓:1.科學技術政策研究院 2.三星經濟研究院
|
12.12
|
南韓:1.ITEP 2.LG金星經濟研究院
|
(三)研究機構背景介紹
1.日本
研究機構
|
研究取向
|
組織屬性
|
目標市場
|
野村總和研究所
|
總體經濟、產業分析及企業顧問
|
隸屬野村證券
|
企業戶為主,年營收規模達3000億日圓
|
矢野經濟研究所
|
總體經濟、產業分析及企業顧問
|
屬私營企業,營利為目的
|
規模較小,服務中小型企業
|
三菱總和研究所
|
總體經濟、產業分析及企業顧問
|
隸屬三菱集團
|
編置研究員200多人,規模可觀,客戶以國家計畫及海外專案為主
|
三和總和研究所
|
金融產業分析及企業規劃
|
隸屬於三和東海銀行
|
客戶多為金融業,目前規劃跨足科技產業諮詢
|
經濟產業經濟研究所
|
日本總體經濟
|
隸屬於日本前通產省
|
客戶為經產省及公家機 構
|
未來工學研究所
|
日本社會經濟
|
隸屬公家單位
|
以公營機構為主
|
2.韓國
研究機構
|
研究取向
|
組織屬性
|
目標市場
|
韓國科學技術政策研究院
|
總體經濟、產業分析
|
隸屬於青瓦台
幕僚機構
|
國家研究單位
|
三星經濟研究院
|
總體經濟、個別產業分析
|
隸屬三星集團
|
三星電子及子公司,少量外包企業諮詢客戶
|
韓國產業技術評價院
|
先期技術研發及國際合作
|
隸屬青瓦台
|
承包政府研發計畫及資源分配
|
LG經濟研究院
|
總體經濟、產業分析
|
隸屬於LG集團
|
LG子公司及控股公司
|
3.中國
研究機構
|
研究取向
|
組織屬性
|
目標市場
|
中國科學院科技政策與管理科學研究所
|
中國科技開發及應用
|
國務院
|
涵蓋政府、企業及學校
|
賽迪顧問公司
|
個別產業
|
賽迪集團(承 接信息產業部資源)
|
私人企業及外商
|
華通人市場信息公司
|
個案分析,長處在於擅用廉價勞工,進行密集性電話訪問
|
私營企業,以營利為目的(掌握商業普查資料庫)
|
私營企業、外商,並承接外國研究機構調查案件及資料蒐集
|
慧聰國際公司
|
總體經濟、產業分析
|
私營企業(人力來自軍事情報系統)
|
私營企業及公家機關
|
(四)心得歸納
歷經11天的參訪,國際業務委員會於92年12月17日召開『92年東亞專業研究所考察團回國後心得討論會議』,讓考察團員能相互交換11天來所見所聞的心得與感想,並對協進會與產業分析專業發展提出建議,並歸納如下:
1.建立會員人力資源資料庫,詳載各機構或各成員的擅長領域與相關背景資料,建立專家網絡,規劃提供專家諮詢等相關服務;結合國外網絡進行國際交流;推動進行潛在合作機會之媒合工作。
2.運用協會力量,推動知識產業資源整合,促成跨領域合作,引進日本新進觀念及技術,開闢更豐富、更多元之會員服務。
3.除健全認證體制外,另規劃會員教育訓練機制,考慮建立研習網絡/分享會,以及產業學院課程相關規劃,進行開源和提供會員服務。
4.以協會民間角色,運用同文同種優勢,掌握中國訊息相關資源,與專業研究機構(如中科院、華通人)和主要大廠(如海爾)建立訊息交換、人員互訪、研討會互援等機制,讓協會掌握更多資源與籌碼。
5.此次組團活動極為成功,建議國外組團活動能繼續推展,往後組團可針對個別專業領域來設計規劃行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