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聯絡我們加入最愛
帳號:
密碼:
 
忘記密碼 加入會員
 
 
 
您的位置:首頁 > 專題報導 > 顧問專欄
問專欄 Consultant column
 
一葉知秋…當蘋果不再造車
台灣亞太產業分析專業協進會 院士單驥 

國立中央大學終身榮譽教授

在蘋果公司一夕間宣布終止其投資數十億美元、長達十年的電動車造車計畫後,它不只是美國蘋果公司重要的挫敗,或也一葉知秋地預示著美國製造業及汽車行業的重大挫敗。 

蘋果這項痛苦的決定,反映在蘋果的股價:消息發布當日(2月27日),盤中一度上漲約0.5%,是投資人慶祝蘋果甩掉這沉重的包袱嗎?然小漲之後就是接連四日收黑,股價竟跌破每股180美元,是投資人不看好只有人工智慧(AI)而沒有新移動載體的前景嗎?未來蘋果股價是否會因此繼續下滑?後市值得觀察。  

蘋果於2014年宣布造電動車時是頗具前瞻性的決定。然在「短短」十年中,不論手機市場或是電動車市場都出現翻天覆地的變化:現今,蘋果除手機在中國大陸市場已失去其優勢外,在電動車市場,還沒有產品問世,對比世界第一的比亞迪更是望塵莫及,故或有屋漏偏逢連夜雨之嘆! 

■華為超車,蘋果在大陸手機霸主地位不保 

當大陸華為被美國政府制裁869天後,隨著其mate 60 Pro兼具衛星通訊手機的推出,讓蘋果手機在中國大陸市占率快速地下降;而在今年,華為將取代蘋果,成為中國手機市場的霸主,而其代表的意義就是蘋果公司賺錢的金牛(cash cow)將會直接受到壓縮,故燒錢、復又見不到前景的電動車計畫勢須徹底檢討,方能因應未來嚴峻的財務挑戰。 

其次,蘋果公司未來在電動車發展上的挑戰可說是不可克服的。首先就電動車關鍵的電池而言,一方面美國政府不允許美國電動車使用中國大陸製造的電池,這對蘋果及美國電動車製造而言就是一個大悶棍,它對電動車研製的打擊,猶如不允許蘋果手機在中國大陸組裝般,對於不具電池研發及製造優勢的蘋果來說,十分致命。 

更有甚者,豐田汽車公司宣布在2027年時完成對固態電池的量產,而該電池具有充電十分鐘而能行駛至少1,200公里的效能。為此,中國大陸現立馬組國家隊,積極因應及發展固態電池鞏固其現有優勢。凡此種種,已讓蘋果公司知難而退。 

■電池、生產成為蘋果造車的短板 

另就未來電動車的製造而言,也是荊棘重重。首先就美國汽車製造業來說,目前已不具汽車製造優勢,故特斯拉(Tesla)在上海設廠而不以美國為其電動車生產及出口主力,就是一例。此外,於2023年9月15日美國汽車工人聯合會發動長達兩個月大罷工,據估計,除罷工期間美國三大車廠直接損失50億美元外,在未來的四年合約期間,也將再對三大車廠造成198億美元的總成本支出。而此對原一心想涉足汽車業的蘋果公司而言,必有所警惕。

如果蘋果電動車效法特斯拉,選擇在在中國大陸投產,則其又會與蘋果力圖移轉其手機至大陸以外國家生產的現行政策相左;思前想後,蘋果顯然未能找到有效的解決之道。 

現今,大陸比亞迪正積極布局墨西哥,以方便大舉進軍美國及加拿大電動車市場,同時,也可抵銷美國《2022年降低通膨法案》政府提供的自2023年開始,購買美國電動車可享受7,500元的新能源汽車聯邦所得稅抵免的美製電動車主場優勢。上述比亞迪在墨西哥的投資計畫若能順利執行,則對蘋果造車或是美國整體汽車業將造成不可測的後果。 

電動車必要的配套就是公路及公共場所充電樁的廣泛設置,此事特斯拉是有先發優勢,蘋果公司不易突破,若以關鍵設施為由打反托拉斯官司,要求特斯拉開放給蘋果電動車使用,亦有很大的不確定性,故困難重重。當然,上述問題亦存在美國各汽車廠及比亞迪。 

■閉門造車受挫,也反映了美國製造空洞化的挑戰

所謂一葉知秋,蘋果電動車由「閉門造車」而至鎩羽而歸,它所反映的不僅是蘋果公司多元化的失敗,也應是美國製造業空洞化後所面對的諸多挑戰。

資訊來源:<工商時報 >

我要收藏 TOP 回列表頁
 
 
顧問專欄觀念平台-美中經濟脫鉤 是現在進行式
台灣亞太產業分析專業協進會院士單驥國立中央大學終身榮譽教授當美國拒絕一切中國優勢科技產品進入美國市場,而中國也自主地發展...more
顧問專欄櫻花國度的困境行
台灣亞太產業分析專業協進會院士楊雅惠臺大財務金融系兼任教授櫻花國度日本,曾多年擁有經濟輝煌歷史,自1968年開始,其GD...more
分析師專欄基於光保真度Li-Fi之XR應用發展
 
 
 
 
 
版權所有 © 2012 台灣亞太產業分析專業協進會
尊重智慧財產權 請勿任意轉載網站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