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聯絡我們加入最愛
帳號:
密碼:
 
忘記密碼 加入會員
 
 
 
您的位置:首頁 > 專題報導 > 顧問專欄
問專欄 Consultant column
 
以大格局戰略因應中對台26條措施
台灣亞太產業分析專業協進會    理事長暨院士  王健全
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
 

2018年年初發布的對台31項措施後,中國前日(11月4日)再度發布「對台26條措施」。措施內容中一半是針對台灣企業的開放,使台灣企業和大陸企業享有同等待遇。另一半則是提供台灣民眾在大陸的學習、工作、生活上有更好的環境,保障其合法的權益。

關鍵技術流失風險

中國大陸此時推出「對台26條措施」,推敲其背後原因包括:

  第一,美中貿易戰後,中國擔心台商自大陸大舉撤離,除安撫台商、穩定投資信心外,也希望鼓勵台灣企業前往投資,填補廠商撤離的缺口。當然,在美中貿易交戰時,美國對大陸高科技的抵制下,台灣在半導體、科技業上的優勢,對大陸也有備料、提供關鍵零組件等及時雨的功能。第二,落實習近平在《告台灣同胞書》(即所謂的「習五條」)中揭示了加強兩岸融合發展的目標。在不受台灣選舉、政局的干擾下,以既定的步伐推動對台灣統戰的進程,並爭取台灣企業、民眾的好感。

  大體而言,「對台26條措施」對台灣企業與民眾的好處包括:其一,營造對台灣企業有利的投資環境,保障台灣人民在兩岸交流上的權益。其二,台灣企業參與重大技術與5G技術研發,除在技術規格上有先行優勢外,也可以爭取代工、軟體應用服務上的商機,有利台灣企業的升級轉型。

  不過,兩岸的融合也會帶來不少的風險:其一,前往大陸投資,面臨關鍵技術流失的風險。其二,積極參與大陸的科技投資,在美中貿易戰可能面臨紅色╱非紅供應鏈的選邊站,一旦被美國列入實體清單,恐有遭受抵制的風險。其三,大陸以市場換取技術的策略下,和大陸企業更深層次的合作,台灣的科技產業在中長期將喪失競爭力,陷入短多長空的困境。

  其四,大陸目前企業負債高、企業攀升的倒閉風潮,加上資金流動性不足,金融經營風險極大,前往大陸投資金融相關行業,風險遽增。其五,前往大陸求學、就業,尤其在科技產業、金融科技領域上,可能面臨美國管制,未來不易再到歐美國家發展,必須注意。

  對政府而言,大陸對台灣的融合發展、統戰策略,未來必將層出不窮,除消極的抵制外,也應有更積極的長線戰略,才能避免人才、產業的流失與空洞化。
投資美國帶回技術

我們認為,政府現階段應採取的中長線戰略包括:

  第一,善用美中貿易戰後,台商回流、美國企業積極投資台灣的契機,發展台灣成為亞太的研發重鎮、高階製造中心,塑造一個有利高科技發展的產業環境,才能留住企業。

  第二,利用美國抵制大陸企業的科技授權、投資之際,發展鏈結美國在AI、5G、大數據上的生態鏈,積極投資美國,帶回美國的技術、商業模式。如此,台灣才能在數位經濟時代保持競爭優勢,為高階人才創造更多就業的空間。

  第三,加強鬆綁、產業化高階服務業,將台商回流、海外匯回資金導入現代化服務業,使台灣服務業得以現代化商業模式全面脫胎換骨,並創造高階就業機會,降低人才流失的疑慮。

  第四,推動台灣成為美國再工業化的策略夥伴。美國川普總統大力推動製造業回流、美國再工業化。不過,美國過去20年來放棄了不少製造業,製造業回流有其事實上的困難。反之,台灣在中國、東協各擁有幾十萬家的台商。在供應鏈、零組件、材料的取得上相當有優勢,和美國企業合作,一方面協助美國再工業化,另一方面也可以為台灣的傳統產業創造不少商機,將是一個雙贏的策略。

我要收藏 TOP 回列表頁
 
 
顧問專欄觀念平台-美中經濟脫鉤 是現在進行式
台灣亞太產業分析專業協進會院士單驥國立中央大學終身榮譽教授當美國拒絕一切中國優勢科技產品進入美國市場,而中國也自主地發展...more
顧問專欄櫻花國度的困境行
台灣亞太產業分析專業協進會院士楊雅惠臺大財務金融系兼任教授櫻花國度日本,曾多年擁有經濟輝煌歷史,自1968年開始,其GD...more
分析師專欄基於光保真度Li-Fi之XR應用發展
 
 
 
 
 
版權所有 © 2012 台灣亞太產業分析專業協進會
尊重智慧財產權 請勿任意轉載網站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