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聯絡我們加入最愛
帳號:
密碼:
 
忘記密碼 加入會員
 
 
 
您的位置:首頁 > 專題報導 > 顧問專欄
問專欄 Consultant column
 
挽救觀光業困境要有突破性驅動力
台灣亞太產業分析專業協進會 院士 王健全
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

近一年來,不斷傳出台灣知名景點觀光人數下滑、營收不振的消息。包括墾丁、阿里山,乃至最近的逢甲夜市,它的店面租金滑落,以及三分之一左右的夜市攤位由吊娃娃機店取代的負面新聞。分析背後原因包括:大陸觀光客減少,雖然由日本、韓國及東南亞觀光客補上缺口,但其消費金額每天平均減少2030元美金,對夜市、景點、零售業產生衝擊。其次,國內旅遊也因軍公教年金改革的影響,使其消費行為轉趨保守,也重創了國內旅遊。再者,觀光景點、交通路線缺乏規劃,深度旅遊不便,無法擴大觀光層面。 

展望未來,情況會不會改觀?相當困難!主要原因在於:一、兩岸對峙情況並未改善,除了團客的凍結外,自由行人數也在萎縮;二、日本、韓國、東南亞觀光客不少靠補助而來,一旦補助停止,人數恐怕會下滑;三、日本、韓國觀光客,因經濟上相對先進或接近,大肆採購的行為不易發生。而東南亞觀光客因其飲食習慣和台灣不盡相同,且人均所得相對較低,大幅增加消費的情況可能性不高;四、由於觀光業前景不樂觀,業者不可能大幅投資,甚至不少飯店、遊覽車、零售業者提早收攤,陷入惡性循環;五、年金改革可能會陸續發酵,大環境改善不易。

面對上述困境及悲觀的展望,政府的作法包括改善績效指標(KPI),由以往觀光人數,改為來客重覆率,以及創造新需求,包括親子旅遊,以及員工旅遊費用加成扣除等。不過,它雖有若干改善效果,但無法發揮振衰起敝、治本的效果。

至於如何突破障礙?我們認為一定要有外來的驅動力(driving force)才能打破靜態的均衡、扭轉結構性的停滯問題。如果觀光人數不易增加或持續減少,則政府一定要扮演領頭羊角色,在政策工具調整上,或公共投資上帶頭衝刺,才能激發業界的投資,突破低迷的景氣。而重要的策略有兩方面:其一,增加附加價值,包括提高外人來台消費的金額或停留的天數。其二,增加基礎建設,擴大景點的規劃,吸引更多的回頭客。

在增加附加價值方面,提高來台觀光的消費金額,必須揚棄以夜市觀光為主的策略,改採以高附加價值的定目劇場規劃。國外觀光客均有不少的夜間活動,如泰國的人妖秀、韓國的亂打秀,其附加價值較高,反之,台灣則以夜市為主,消費金額偏低。因此,觀光局應和經濟部、文化部合作,規劃在中、南部或花東地區推動定目劇場。選擇固定場所,讓明華園、雲門舞集、優人神鼓、霹靂布袋戲等劇團可以每周固定演出,再配合規劃MIT的名品,推銷3C與文創產品、伴手禮;門票和禮品收入可達1千多元,其附加價值至少是目前的五倍起跳。

再如,台灣的醫療觀光極具競爭力,且可創造龐大的經濟效益,如在醫療簽証的簡化,停留時間及金流上鬆綁,將有可觀的效益。因此,觀光局應和衛福部、內政部入出境管理局、金管會會商,擴大醫療觀光效益。再者,交通部、衛福部應編列預算,以配合款型式,協助醫院開發海外高級會所、扶輪社、華僑協會等行銷通路,可以創造不少醫療觀光的高階消費。

至於增加基礎建設吸引回頭客方面,為彌補台灣缺乏國際知名景點,可以選擇在中南部設立「民俗大觀園」,情商各地民俗活動業者,將鹽水蜂炮、宜蘭搶孤、台東炸邯鄲等民俗活動複製及匯集,每月定期、定點舉辦小型的民俗大展,並透過宣傳,建立台灣的民俗活動品牌,吸引海外觀光客,觀光客在一周的行程內,可感受到台灣整體的民俗饗宴,進而吸引國際觀光客,拓展更多客源。除了國民旅遊卡的鼓勵國內消費外,對於前往日月潭、九族文化村、墾丁渡假村等地消費的國內民眾,如能在非假日進行旅遊,可規劃適用部分的消費抵減(如20%)再配合當地業者的一、二成折扣,來鼓勵更多民眾以國內旅遊來替代出國旅遊,並平衡平日、假日觀光客分配不均的問題。

而在政策措施上,觀光局可以和觀光業者合作投資,以BOT的型式來拓展大型觀光景點,並爭取中央的配合款。再如,政府提出觀光業振興方案(預算約3040億元),由業者提案,鎖定海外高消費族群,提出創意行銷方案,政府籌組委員會審核,通過後提供配合款,但績效指標(KPI)必須包括「消費金額」與「當地產業的連結」等,如未達上述KPI則應追扣補助。又,政府可和業界合作推動自由行,以較好的接駁工具(如和計程車車隊合作),提供折扣、標章,吸引觀光客在安全、合理價格下,深入中、南、東部自由行,鼓勵更多觀光客進行深度旅遊。

我要收藏 TOP 回列表頁
 
 
分析師專欄基於光保真度Li-Fi之XR應用發展
分析師專欄2023年細胞及基因治療產業回顧
分析師專欄國際食品不浪費政策及食品產業因應對策
 
 
 
 
 
版權所有 © 2012 台灣亞太產業分析專業協進會
尊重智慧財產權 請勿任意轉載網站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