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聯絡我們加入最愛
帳號:
密碼:
 
忘記密碼 加入會員
 
 
 
您的位置:首頁 > 專題報導 > 顧問專欄
問專欄 Consultant column
 
級分量尺太粗,難以鑑別人才
台灣亞太產業分析專業協進會 院士 林建甫
台灣經濟研究院院長、台灣大學經濟系教授

最近檢討今年度大學申請入學制度,甄選委員會資料顯示,分發後招生缺額超過1萬個,包括台大、成大、政大、清大等國內的一流學府都出現破百的缺額,且在259名滿級分的學生中,有23名學生滿級分落榜,有人憤而放棄國內大學,轉戰他鄉。問題出在哪裡?沒有鑑別度的15級分制度甚至還會造成治絲益棼。

不少人認為今年開始為了維護高中學習完整,招聯會將繁星推薦及個人申請的指定項目甄試時間往後推延,導致甄試的時間從原本5周壓縮至3周,造成許多大學科系甄試日期重疊。雖大部分考生都會選擇錯開,但因考生最多只能選填6個志願,很容易形成成績優異者重複錄取,導致最終缺額更多。這樣的情況就連頂尖大學都難以避免,也是滿級分學生落榜的主因。


為了解決聯合招生發生的缺額、高分落榜等問題,台大提出了3大解決方案:「校內聯合預分發」、「校內聯合考試」及「弱勢生優先錄取」,立意良善,值得肯定。但從整體制度來看,這只是治標不治本,其他大學也多採觀望態度,沒有跟進。仔細思考下,仍存許多缺陷,例如,考生同時申請了6間不同大學的醫學系,跨校整合不易,甄試時間重疊、高分落榜、缺額仍可能產生。

此外,台大所設計的這些方案的目的其實與原本的「個人申請入學」的做法一樣,只是範圍從全國考生,變成通過第一階段的考生,再將學測考試、申請、分發的過程再來1次,不僅有疊床架屋的感覺,對於考生來說等於要考2次試。換個角度思考,若原本的制度就能將學生的程度做出很好的篩選,就不需要浪費人力、資源再做一次。

再者,「校內聯合考試」的嚴謹度也值得思考。台大教授們的學術成就、專業知識無庸置疑,但對於教材、考生、高中環境等背景有深入理解並不容易。目前大學聯招的命題過程十分嚴謹,命題老師主要是由各高中老師或在大學一年級有開相關基礎課程的教授、老師組成,並在入闈前先行命題,入闈後經過一連串的選題、修題和更正,且大考的考題通常要難易適中,才能有效區分出考生程度。大學教授們要設計出合適命題恐怕仍要先摸索一陣子,且命題的嚴謹、中立也都必須納入考慮。一旦考題有所偏頗,很可能適得其反。

追根究柢,更好的方式應該是讓原本的制度就能做出更好的區分。現階段「個人申請入學」第1階段的篩選全都靠級分,先是檢定篩選,考生必須通過特定的分數門檻,才能進入倍率篩選,由倍率高至低,依序篩選招生名額幾倍的考生人數,再透過加權計算將總級分比序挑人。簡單來說,級分是決定考生能否進入第2階段的評量基準。

然而,級分數越少,量尺越粗,每個級分人數愈多,篩選能力就愈低。今年度個人申請報名人數為77848人,通過第1階段篩選人數為63336人,要在75級分中排出6萬多人的優劣,基本上是十分困難的,雖有加權倍率、總級分等其他輔助,但仍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加上為了減輕考生壓力,明年開始學測科目還要調降到最多4科,最少採計1科。換言之,原本的75級分本身就已有鑑別度的大問題,現在又要降至60級分或45級分,再被加權放大,更少的「級分」更難以發揮篩選效果,未來問題會更大。

其實,民國84年學測開辦,當時甄選名額極少,各科滿分為10級分,足以應付篩選所需;到了88年以後,甄選名額日益擴增,為了滿足篩選需求,滿分增為15級分。107年度學測申請入學達59.61%,指考分發比例只剩25.84%,配合考生申請的轉變,學測「級分」也要與時俱進。

解決缺額、高分落榜的問題,最簡單的方式就是「縮小量尺」,每科30級分、50級分,甚至恢復100級分都可以,如此則能增強鑑別度,第2階段也就能夠簡化負擔。

總之,現階段的各科15級分設計粗略篩選學生,模糊化的結果才搞到第2階段需要大費周章。增加級分數,有好的鑑別度,也更能公平舉才,增加社會垂直流動性,如此才能鼓勵有能力的人才力爭上游,這是健康社會的期待。

我要收藏 TOP 回列表頁
 
 
顧問專欄觀念平台-美中經濟脫鉤 是現在進行式
台灣亞太產業分析專業協進會院士單驥國立中央大學終身榮譽教授當美國拒絕一切中國優勢科技產品進入美國市場,而中國也自主地發展...more
顧問專欄櫻花國度的困境行
台灣亞太產業分析專業協進會院士楊雅惠臺大財務金融系兼任教授櫻花國度日本,曾多年擁有經濟輝煌歷史,自1968年開始,其GD...more
分析師專欄基於光保真度Li-Fi之XR應用發展
 
 
 
 
 
版權所有 © 2012 台灣亞太產業分析專業協進會
尊重智慧財產權 請勿任意轉載網站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