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聯絡我們加入最愛
帳號:
密碼:
 
忘記密碼 加入會員
 
 
 
您的位置:首頁 > 專題報導 > 顧問專欄
問專欄 Consultant column
 
產業政策避免單一押寶補貼

台灣亞太產業分析專業協進會 院士 林建甫

台灣經濟研究院院長、台灣大學經濟系教授


日前大陸2位頂尖經濟學家張維迎及林毅夫針對「產業政策」的辯論,引發許多人的關注。台灣的政策應該怎麼走,也可借鏡美日經驗。

日本的通產省曾經被喻為全球最佳的產業政策機構。在二次大戰後,成功帶領日本迅速從戰敗國的廢墟崛起成工業強國。通產省制訂了一連串明確的產業政策,透過財政補貼、稅收優惠和貿易保護來支持政府選定的戰略產業的發展,讓日本成為鋼鐵、石油冶煉和汽車重工業的王國。 

1980年代之後,日本的產業政策開始側重於R&D(研究與開發),更主張「共同研究」,目的在引導及補足企業研發缺漏之處,而非取代企業原本的個別研究,例如,超大型積體電路(VLSI)計畫由政府負擔40%,其餘由NEC、富士通、日立、東芝、三菱5家日本主要電腦廠商出資,1976年至1986年間投入1300億日圓,成功幫助參與的5家公司超越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的半導體供應國。VLSI計畫可說是通產省最為成功的一個案例。

然而對於通產省的神話,不是沒有批評。1961年時,通產省計畫將日本汽車製造商縮減至3家,本田當時被列為刪除對象。但隨後汽車產業競爭力不斷提升,不僅獲得國內市場支持,更在國際間創下佳績,巔峰時期日本有10家的汽車製造商,顯然這與通產省的規畫大不相同。另外,有研究指出:1955年至1990年間,日本開發銀行貸款最多的礦業,石油和煤炭行業,結果競爭力沒明顯提升,反而是資助最少的汽車產業和電機產業,最後成為日本的支柱產業。

2001年後通產省改名經產省。但根據其設置法第3條的規定主要任務是負責提高民間經濟活力。經產省不僅直接或通過政府及國會制訂產業合理化的法令、法規政令、省令和計畫,而且在具體實施時具有很大的權力。對於其指定的重點行業,就可從各個方面得到各項行政的支援。

雖然有不少人認為經產省雖然有如此重要的地位,但在產業政策的最高權力機關卻是內閣即日本政府,經產省只是實施政策的最主要行政部門。但最近的安倍政府,重申產業發展的重要性,經產省因此更找回權力寶劍,強勢掀起併購潮,例如富士通與東芝的PC部門合併、大阪製鐵接管對手東京鋼鐵。又認定「企業優生學」計畫的目標,發展機器人新戰略;在IT(資訊技術)預算中提撥50%的經費,協助企業用於研發新產品、服務系統與市場分析等等,在在顯示經產省再次主導了日本企業走向

美國與日本很不一樣,沒有通產省,也沒經產省,只有商務部。因為其高度信奉自由市場的理念,政府僅扮演輔助角色,政策重點並非針對特定產業,而以建立競爭的市場環境為核心,並透過研發創新及基礎建設,引導產業轉型。

尤其,美國政府對於研發投入不惜餘力。長期來在太空總署(NASA)、國家實驗室等研究機構投入大筆經費,也將成果民生商業化。同時,自1981年起更以稅負優惠鼓勵企業投入研發。國家研發支出占全球總研發支出的比重,2012至2014分別為32%、31.4%、31.1%,近全世界1/3,難怪創新源源不絕。

另外為發展及掌握新技術,美國也會大用公權力,例如歐巴馬於2011年3月30日提出了《安全能源未來藍圖》,除了預計2020年前石油進口量降至2008年的一半的多重能源政策,更呼籲國會同意成立「能源安全信託」,由未來10年的鑽探石油和天然氣的權利金撥出 20億美元,支持投資創新研究。同時也要將此理念推展至全球。

綜觀兩國的政策,日本政府過去很成功,近年希望雄風再起。看不準是最大的問題。被支持的產業或企業可能在短時間內就成為具備國際競爭力的企業,但高風險高報酬,若是政府選擇錯誤,傾國之力的投入也就白費了。美國政府看似不管事,讓企業自由競爭,最後脫穎而出的企業往往就是最符合市場所需的產業。

台灣要走自己的路。綜上,檢討法規,鬆綁限制,做好基礎建設,是最該最的事。政府可以多做產學合作,聚眾主導共同研究,避免針對性的單一押寶補貼。

(中國時報)
我要收藏 TOP 回列表頁
 
 
顧問專欄觀念平台-美中經濟脫鉤 是現在進行式
台灣亞太產業分析專業協進會院士單驥國立中央大學終身榮譽教授當美國拒絕一切中國優勢科技產品進入美國市場,而中國也自主地發展...more
顧問專欄櫻花國度的困境行
台灣亞太產業分析專業協進會院士楊雅惠臺大財務金融系兼任教授櫻花國度日本,曾多年擁有經濟輝煌歷史,自1968年開始,其GD...more
分析師專欄基於光保真度Li-Fi之XR應用發展
 
 
 
 
 
版權所有 © 2012 台灣亞太產業分析專業協進會
尊重智慧財產權 請勿任意轉載網站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