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聯絡我們加入最愛
帳號:
密碼:
 
忘記密碼 加入會員
 
 
 
您的位置:首頁 > 專題報導 > 顧問專欄
問專欄 Consultant column
 
《財經觀點》打造轉骨新工具 甩紅潮
台灣亞太產業分析專業協進會 院士 王健全
 
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

最近,大陸紅色供應鏈崛起,替代台灣產業威脅的呼籲甚囂塵上。更有媒體指出,紅色供應鏈的威脅有兩大警訊;其一,並非主要來自台灣廠商外移、大陸偷學的結果,而係台灣產業升級太慢所致。其二,大陸幅員龐大,東南沿海、大西部不同成本以及分工的優勢自成系統,不能以過去亞洲的雁行型態垂直分工體系視之,忽略此一產業的變遷,是台灣最大的危機。

針對第一個警訊—台灣產業升級太慢,事實上,產業升級是個長期淬鍊而非一蹴即成的過程。以日本為例,花了20年調整結構,至今仍未竟其功。而台灣缺乏較大本土應用市場,多數創新必須和歐美客戶互動,很難自主發動,欲進行平台建置、破壞性創新有其先天上的限制。在發展品牌、布建通路上,宏碁、HTC依然不敵有主場優勢及政府加持的聯想、小米和南韓三星,乃非戰之過。

當然,近年來,政府在產業升級上也有不少著墨,包括「再造傳統產業優勢」、「產業升級行動方案」、「三業四化」,透過自動化、智能化,導入文創的內涵,不但提升傳統產業的附加價值,賦與科技產業嶄新面貌,也使得生技新藥產業的發展帶來希望的綠芽。最近,行政院核定的「生產力4.0計畫」,將自動化設備結合物聯網、巨量資料,掌握客戶需求,使過去的少樣多量延伸至少量多樣的客製化生產,假以時日必有重大突破。

針對第二個警訊,大陸固然資源雄厚,東南沿海、內陸互為犄角,自己發展成獨立的生態系統,但政府的大力介入、人為的扭曲市場仍有其限制。以最近大陸政府拉抬股市,訴諸直接金融協助科技業籌資,股市仍然一瀉千里遭受挫折可見一斑。

再者,大陸生產要素成本在近幾年大幅上揚,加上東協產業鏈崛起,中國政府企圖複製過去的生產模式也非無往不利。同時,科技的競爭已由硬體跨越至包括雲端、物聯網、車用與醫療電子等內容領域。

應用市場的崛起及領域的主導權並非一蹴可幾,也並非大陸說了算!台灣產業在PC時代獨領風騷,在手機、平板時代略顯憔悴,於此次物聯網、雲端、巨量資料版圖重整時,善用生產力4.0,連結歐美供應鏈,將有機會再領風騷。

另一方面,有競爭才有突圍的動力,過去巨大、美利達是在大陸低價傾銷下,導入A-Team,協同研發,透過少量多樣的生產,拉大和對手的差距;台積電也因聯電、中芯半導體的競爭,而積極投入先進製程,反而拉大和對手的差距。

當然,除了創新研發外,台灣亦應建立自己的獨特性,差異性;證諸歷史,大國旁邊的小國,如荷蘭發展物流、金融、農業生技以區隔德國的工具機、石化及汽車業,闖出一片天空。因此,透過通路、智財權、認證、少量多樣、客製化、安全安心,塑造台灣在自行車、工業電腦、物聯網、生技製藥、食品加工、零售、文創上的差異性及進入門檻,才能擺脫紅色供應鏈的糾纏。

我要收藏 TOP 回列表頁
 
 
顧問專欄觀念平台-美中經濟脫鉤 是現在進行式
台灣亞太產業分析專業協進會院士單驥國立中央大學終身榮譽教授當美國拒絕一切中國優勢科技產品進入美國市場,而中國也自主地發展...more
顧問專欄櫻花國度的困境行
台灣亞太產業分析專業協進會院士楊雅惠臺大財務金融系兼任教授櫻花國度日本,曾多年擁有經濟輝煌歷史,自1968年開始,其GD...more
分析師專欄基於光保真度Li-Fi之XR應用發展
 
 
 
 
 
版權所有 © 2012 台灣亞太產業分析專業協進會
尊重智慧財產權 請勿任意轉載網站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