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聯絡我們加入最愛
帳號:
密碼:
 
忘記密碼 加入會員
 
 
 
您的位置:首頁 > 專題報導 > 顧問專欄
問專欄 Consultant column
 
〈透視鏡〉從Uber爭議 看應用創新突破
台灣亞太產業分析專業協進會 院士 詹文男
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所長 資深產業顧問

Uber是美國近年來崛起最快速的新創公司之一,幾年前它還只是一個讓顧客叫車的手機App,之後快速成長,目前除了載客服務外,亦展開包括親子、乘坐輪椅者之接送、搬家、腳踏車和民生用品運送及每日午餐配送等更多的創新服務。

但也因其遊走在法律邊緣,爭議不斷,在其向全球擴張之際,造成傳統計程車業的衝擊和政府無法可管的尷尬。

也因為其適法性的問題,許多國家已開始進行管制或禁止。但即使面對嚴酷的困境,Uber向外擴展的速度仍勢如破竹,主要的支持力量即來自於消費者。

綜合觀察Uber整體的服務模式,可發現的確有其優勢:

首先,一般民眾只要透過App輸入乘車地點和目的地,就完成叫車申請;在系統完成駕駛媒合後,使用者可在手機的地圖上,看見要來載他的車輛,以一個亮點形式,逐漸向乘客的所在位置接近,乘客不需一直站在路邊觀望。

Uber的駕駛經過審查與篩選,且公開所有駕駛獲得的乘客評價,相對於傳統計程車缺乏對駕駛的背景掌握和管理機制而言,Uber的駕駛更能讓乘客感到安全。

因此,對於長期感到傳統計程車服務參差不齊而不滿的乘客,發現有新的叫車管道,且品質更加提升,費用並不見得高太多時,即興起躍躍欲試的想法,因此快速獲得大眾乘客的支持。

平實而言,Uber服務模式在法規上的確有許多需要釐清之處,在目前尚無法見容於現行法律規範下,其後續發展值得觀察。

不過從另一個角度思考,此一創新除對想要有更高服務品質的客戶創造價值之外,對整體社會也有其正面的影響。

例如,傳統計程車業者遭到Uber的挑戰後,部分業者和駕駛也開始改善服務品質。

面對傳統計程車業如此的改變,廣大的乘客都抱持著樂觀其成的態度。換句話說,由於創新應用的出現,反而促進傳統計程車業服務模式與品質的升級。

此外,透過全球通用的App和標準化服務流程,叫車者不需使用言語溝通,直接在App介面輸入乘車地點與目的地,預約車輛確認後即可在螢幕上看到車輛行進狀況。

這種沒有語言和地理位置隔閡的服務方式,非常適合一般人在國外旅遊時使用,如果各城市政府觀光政策主管機關,將這類服務納入管理,除了有助於提高計程車載客服務品質,也可提升國際形象。

基本上,科技應用日新月異,除Uber外,如Airbnb這類提供租屋共享服務、或者像Amazon及DHL正在實驗用無人飛機運送貨品到客戶家中、Google的Google 眼鏡及正在實驗的無人駕駛車,其應用範圍及領域在在挑戰傳統法規的框架及極限。

因此,就政府的角色而言,如何持續關注創新的科技應用,並透過法令的調整來因應科技的發展,而非墨守成規,讓民眾可以即時享受與先進國家人民一樣更方便、安心的服務,顯然是創造人民有感的一個重要途徑。

在新應用的導入過程中,如何投入足夠的資源,輔導受衝擊的產業加速轉型,提升市場競爭力,也是必要的舉措。

我要收藏 TOP 回列表頁
 
 
顧問專欄觀念平台-美中經濟脫鉤 是現在進行式
台灣亞太產業分析專業協進會院士單驥國立中央大學終身榮譽教授當美國拒絕一切中國優勢科技產品進入美國市場,而中國也自主地發展...more
顧問專欄櫻花國度的困境行
台灣亞太產業分析專業協進會院士楊雅惠臺大財務金融系兼任教授櫻花國度日本,曾多年擁有經濟輝煌歷史,自1968年開始,其GD...more
分析師專欄基於光保真度Li-Fi之XR應用發展
 
 
 
 
 
版權所有 © 2012 台灣亞太產業分析專業協進會
尊重智慧財產權 請勿任意轉載網站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