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聯絡我們加入最愛
帳號:
密碼:
 
忘記密碼 加入會員
 
 
 
您的位置:首頁 > 專題報導 > 顧問專欄
問專欄 Consultant column
 
談打造台灣物流能力

曹譽鐘< 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工業管理系副教授> 

    世界銀行公佈的2012年物流績效指標(Logistics Performance Indicators, LPI),全球排名第19名的台灣,在亞洲領先了南韓(第21名)與中國大陸(第26名),卻落在新加坡(第1名) 、香港(第2名)、日本(第8名)等亞洲國家或地區之後甚多。整體而言,台灣雖比去年進步了一名,唯國際貨運能力的排名卻是退步。進一步來說,台灣具有極佳的地理位置以及兩岸市場的整合力,但與國際的連接性以及物流基礎設施建設仍待加強,這也同時反映出了台灣在物流人才上普遍不足的問題。前述問題不但使台灣企業在參與全球生產和貿易活動中的競爭力受到一定程度上的牽制,反之,對國外在台灣的投資和貿易亦產生了相對性的影響。

    近年來,全球經濟與供應網路不斷變化,全球生產體系開始了新一輪的產業聚集或遷移,其中最重要的聚集地就在亞洲。鄰近台灣的亞洲國家紛紛推出相關的物流政策作為因應,例如日本的「綜合物流施政大綱」、韓國的「國家物流基本計畫」、中國的「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新加坡的「IT行動規劃、協同合作高科技製造業計畫」等。相關的研究也指出物流績效指標關係著一個國家的貿易能力,這也是為何近年來各國都非常重視物流政策的訂定,並積極投入物流建設以提升其物流能力的原因。

    行政院推出的「全球運籌發展計畫」中表明台灣須以亞太營運中心計畫在海運及空運中心累積之成果,善用既有良好之地理位置及製造業相關之優勢,進行整合並協助企業以台灣做為全球運籌管理之據點。近年來,政府提出的「愛台十二項建設」亦包括全國便捷交通網、高雄自由貿易及生態港、桃園航空城與擬推動高雄港、基隆港、花蓮港納入國際郵輪航線等相關物流重大政策,更期望打造台灣成為東西海空樞紐。2010年行政院推出的「國際物流服務業發展行動計劃」亦表明四大主軸,包括奠定台灣物流業之基礎實力、促進物流鏈結的相關合作、打造國際一流的軟硬體基礎建設與開創亞太供應鏈的物流新機。然而,缺乏與國際的連接性以及符合國際標準的物流基礎設施,一直是制約台灣對外開放的重要因素。因此,健全我國的物流系統並與國際接軌、提升物流系統的效率已然成為台灣當前經濟發展的一項策略性、宏觀性和政策性的重要議題。

但2012年底的兩岸海上直航,卻又為高雄港帶來了嶄新的生機,現有的政策主要朝著高雄港碼頭整併功能之調整、親水遊憩之發展、港區土地資源之活化以及都會港灣之發展等方向。台中港近年的吞吐量已排名國內第二,成為國內第二大國際港,也因港區內進口鋼鐵、石油、天然氣等業務的增加,目前已計畫擴增台中港的碼頭數至83座。台中港未來發展計畫包括商港擴建計畫與工業港區開發計畫,並將配合國際海運發展逐步實施。由此可見,透過檢視全球物流網路將有助於國際港口的定位與未來發展方向。此外,經由與現有的物流基礎作比較,亦可瞭解為加強支援產業的競爭力需改善哪些港口城市的物流設施建設,進而達成國際與國內運輸的無縫接軌。[    支持全球供應鏈的高效物流、實現綠色環保的物流以及確保安全可靠的物流已是現階段各國努力打造物流能力的目標。在支持全球供應鏈的高效物流方面,本文提出一由宏觀到微觀的思維,即「從國際的全球物流網路,到連接國際與國內的港口,再到國內物流系統」的思考模式。首先,必須審視全球物流網路以探討在金融危機後與環保意識抬頭下的全球物流網路變化。透過既有航線的檢視,了解台灣的國際港在全球物流網路的定位,並進一步調整運輸服務能力,強化物流綜合服務能力,提升國際物流節點的功能,以實現支援全球供應鏈的高效率物流。以高雄港為例,近來由於受到區域內其他港口,包括傳統大港香港、釜山以及新興港口上海洋山、深圳鹽田、浙江寧波等港口之競爭挑戰,高雄港吞吐量略有下滑。

客運商機,基隆港將從原本偏重貨物貨運業務造成了威脅。為了因應此威脅以及與鄰近國家港口的競爭,再加上兩岸三通    在經濟全球化的經濟背景下,沿海各縣市紛紛開發岸線資源,加大投資力道,冀望提高港口的吞吐量,然而也加劇了港口之間的競爭。國內港口就面臨了彼此間的競爭,基隆港即因為台北港的啟動而對其後所帶來的運輸,轉型成為客運、貨運並重的「加值型物流港」。除了尋求港口的轉型之外,亦須從經濟、社會和環境協調發展的角度尋求港口在物流網路中的連線性與合作可能性。設計新要求下的港口合作機制和政策,透過港口的有效合作、進出口及港口手續的一次辦理服務、單一窗口化和企業物流業務的電子化等作法提升物流連接效率。

    接著再透過對國內物流系統的佈局規劃,建立高速的、順暢的、低成本與低污染的國內物流系統,通過對國際與國內運輸模式的有效整合,實現國際與國內物流系統的有效連接。並檢視各港口對內連接各城市的物流通道,現有的運輸交通是否可有效支持進出口的貨物。就2009年啟用貨櫃碼頭的台北港來說,三年多來,台北港已逐漸形成汽車進口、出口、轉口車輛群聚港口。根據統計,進口車輛約佔全台灣六成五左右,出口車輛更高達九成。因此,台北港與國內汽車製造廠以及與零件供應商運輸通道的健全性就變得非常重要。目前台北港的聯外道路,主要包括台15線、台北港第二期聯外道路(台61甲線)連接台61線與東西向快速公路八里新店線(台64線)。另為使台北港與淡水、北部濱海公路連成一氣,政府也有在淡水河口興建淡江大橋的計畫。花蓮港距太平洋主航道僅需二個小時,而太平洋主航道可說是世界航運最頻繁之航道,因此吸引了如台灣水泥、亞洲水泥等大廠的進駐。目前花蓮港主要業務以砂石、水泥及其熟料為主,而其聯外交通之一的花蓮臨港線(鐵路線)即扮演著台灣「東砂西(北)運」的重要角色。由此可見,檢視國內物流系統以滿足進出口貨物的運輸已是絕對必要了。

    就公路運輸而言,改善連接港口、機場與主要城市的短程及終端運輸,推進大城市公路交通網路的修建。鐵路運輸方面,則需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高主要幹線的運輸能力。鐵路運輸具有低成本、低汙染與長途運輸的優勢,但受限於鐵路仍需透過公路對外連結。公路雖然單位距離運輸成本較高,但具有較高的彈性也不用轉運,對於強調流動性高的物資與貨物有相當的優勢。現在的鐵路運輸大多運輸如木材、鋼鐵等體積大重量大的物品,強調機動性與流動性的貨品則以公路運輸為主。為實現高效率的公路運輸網路,除了利用現有的南北高速公路與東西向快速道路之外,亦需要建設有利於連接港口、機場與各物流節點的公路網路,並促進最佳化路徑的應用,以降低成本及環境汙染。台灣必須有效整合公路與鐵路運輸,建構有效率、低成本與低污染的國內物流系統,使之與港口及機場有效連接,已達成與全球物流網路無縫接軌。

    在促進經濟發展的同時,物流業對環境方面產生的負面影響是不容忽視的,例如運輸車輛廢氣的排放、貨物運輸帶來的交通擁擠、包裝材料的廢棄、物流基礎設施對自然環境和生態的破壞等。由於地球氣候變化和環境壓力,世界各國正積極在推行低碳環保、回收綠色包裝等措施。台灣的平均每人碳排放量近年皆高居亞洲國家前列,其中運輸大約占百分之十五左右。為實現綠色環保的物流,包括構建環境負荷小的港口運輸與物流系統、推進運輸設備的低碳化以減輕貨運車輛與機車帶來的環境負荷、提高鐵路的運輸能力以降低汽機車運輸的碳排放、實現交通運輸的立體化、降低公路運輸的堵塞、甚至透過信號控制系統來管理交通運輸問題等皆是滿足綠色環保物流的相關作法。

    再者,自美國911事件之後,各國更加重視物流安全,特別是國際運輸、港口、食品和危險品物流等。世界關務組織也於2005年通過全球貿易安全與便捷之標準架構(SAFE 標準架構),該架構主要目的在促使全球貿易移動之安全與便捷。而AEO(Authorized Economic Operator)SAFE 標準架構中推動安全供應鏈的重要觀念,推進能夠快速且便捷辦理報關手續的AEO制度已成為國際潮流。台灣未來則須把推動AEO制度的企業依序擴展到進出口業、倉儲業、貿易業、運輸業與生產製造業等,在確保貨物安全運輸的同時,亦能降低物流活動的前置時間與成本

而在公路運輸安全方面,台灣可進一步推廣先進安全車輛技術(Advanced Safety Vehicle, ASV),推動公路安全運輸措施,督促運輸業的安全作業管理,並完善監督機制,實現安全的公路運輸環境。隨著各界對食品安全的高度關注,為了確保運輸過程中的食品安全與品質,則可加強冷鏈物流設備與構建冷鏈物流系統。在危險品物流上,則可以聯合國「危險物品運輸建議書」與歐盟「危險物品國際公路運輸共同協議」為危險物品運輸之準則與規範,研擬我國危險物品安全運送具體可行方案。並藉由推動我國法規與國際運輸規範的接軌,以降低危險物品在國內公路的運輸風險。

    邁入二十一世紀,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促進了全球生產網路和全球貿易網路的形成。製造、貿易和市場的全球化引起大量貨物在全球範圍內廣大的流通,一些領先企業早已充分利用分散於世界各地的資源而提高自身的競爭力。因此世界各國也更加重視物流發展對經濟、貿易與民生的影響。而隨著現代物流發展的同時,也出現了如資訊化、自動化、全球化、電子化、協同化、標準化、彈性化、綠色化等物流發展趨勢,甚至於物流智慧化(智能化)的新趨勢更不容忽視,其中物聯網更是各國目前發展的重點麥肯錫(McKinsey & Company) 2010年的報告即指出,2015年全世界預計將會有500億顆晶片串聯成無線網路而形成強大的物聯網。國家與企業的管理階層必須關注這些趨勢,以確保處於領先的利基。

    本文提出由宏觀到微觀的思考模式,期望透過這樣的思維引發更多的物流策略,進而能實現支持全球供應鏈的高效物流、滿足環境負荷小的物流以及確保安全可靠的物流,並進一步達成行政院「國際物流服務業發展行動計劃」中「積極布建全球運籌服務網路,促進區域供應鏈資源整合,以期打造台灣成為亞太區域物流加值重要據點」的願景。物流能力影響了一個國家的經濟與貿易,而未來,產、官、學界等還必須一起為打造台灣物流能力而付諸更大努力。

<本文刊登在2013年2月 產業雜誌>

我要收藏 TOP 回列表頁
 
 
顧問專欄觀念平台-美中經濟脫鉤 是現在進行式
台灣亞太產業分析專業協進會院士單驥國立中央大學終身榮譽教授當美國拒絕一切中國優勢科技產品進入美國市場,而中國也自主地發展...more
顧問專欄櫻花國度的困境行
台灣亞太產業分析專業協進會院士楊雅惠臺大財務金融系兼任教授櫻花國度日本,曾多年擁有經濟輝煌歷史,自1968年開始,其GD...more
分析師專欄基於光保真度Li-Fi之XR應用發展
 
 
 
 
 
版權所有 © 2012 台灣亞太產業分析專業協進會
尊重智慧財產權 請勿任意轉載網站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