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聯絡我們加入最愛
帳號:
密碼:
 
忘記密碼 加入會員
 
 
 
您的位置:首頁 > 專題報導 > 顧問專欄
問專欄 Consultant column
 
價值與產值
理事長 詹文男
台灣亞太產業分析專業協進會(APIAA)

台灣軟體產業的發展已經有數十年的歷史,但從產值來看,與幾乎同時起步的硬體產業,已經有一大段差距。

根據資策會MIC的調查,2009年我國硬體產值已經達到1,092億美元,而軟體產值則約在100億美元上下,僅約硬體產值的十分之一。

雖然相較於資訊硬體產業的表現,軟體產業的產值不大,甚至於被人忽視,但如果從資訊應用的角度來看,資訊應用的深化、生產力的提高,並不能僅仰賴硬體產品的購置,更要有高品質的軟體,才能發揮各項硬體設備的效益。

因此,思考軟體產業的發展時,恐怕就不應該囿於製造業的思維,僅以產值的多寡作為依據,而必須考慮整個產業對於國家生產力與競爭力的貢獻。

在知識經濟的年代中,軟體產業知識密集的特性,也不宜從製造業的就業機會角度,來衡量軟體業的貢獻。

但多年來政府在制定政策上,似有落於產值的迷思,軟體業的價值反而無法獲得應有的重視。

相較於資訊電子產業,我國軟體業的產值的確不高,然而,軟體產業的發展卻能改善國內的資訊化環境。傳統的製造業、服務業等,也因導入資訊化而提升競爭力,軟體產業充分發展,價值遠遠超過產業所呈現出來的產值。

以戶政電腦化為例,相關的支出僅約100多億元,對軟體業產值的貢獻不大,但推動戶政電腦化所形成的效益,對於其他領域的幫助,則遠遠超過表面上的產值。

由於前述重視產值卻忽略產業價值的迷思,使得政府在制定或推動軟體產業政策上,過於注重提升產值,但對於發揮軟體產業價值,包括如何促進資訊化的深度、如何培養廠商建立行業別的專業技術能力等,則著墨較少。

軟體產業的價值如果能夠被肯定,以國內各產業的規模,經由資訊應用的深化,所釋出的潛在市場規模,將遠大於政府的採購與補助,對提高產值將有長期性助益。

從產值或從價值思維出發,所發展出來的產業政策截然不同,如何定位與釐清,將是未來產業政策發展上思考重點。

價值或產值的政策定位,對於軟體產業的發展,有非常重大的影響。產值導向的策略定位,產業政策的重點應該考量「如何提升軟體產業的產值」;但價值導向的策略定位,產業政策的重點應該考量「如何提高軟體的應用價值」,政策的焦點將以提升軟體應用的深度、建立產業分工體系,以提高軟體產品的附加價值等議題為主軸。

總之,從價值導向思考制定產業政策,則軟體產值雖小,但若可有效利用軟體提高各行各業的生產力,並且培植軟體廠商在專業應用領域的技術經驗,長期而言,反而對廠商的國際競爭力更有幫助。

~本文刊載於2010/1/14 經濟日報
我要收藏 TOP 回列表頁
 
 
分析師專欄基於光保真度Li-Fi之XR應用發展
分析師專欄2023年細胞及基因治療產業回顧
分析師專欄國際食品不浪費政策及食品產業因應對策
 
 
 
 
 
版權所有 © 2012 台灣亞太產業分析專業協進會
尊重智慧財產權 請勿任意轉載網站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