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亞太產業分析專業協進會 院士單驥
國立中央大學終身榮譽教授
520賴政府上台後即宣示,將半導體、人工智慧、軍工、安控、次世代通訊列為未布來局全球的重點產業;之後,行政院明訂上述產業為「五大信賴產業」,並於9月5日通過「五大信賴產業推動方案」。而四個月後,於9月20日,代表台灣產業最重要的團體「全國工業總會」(以下簡稱「工總」)發表《2024年工總白皮書 》提出台灣面臨四大難題及六大挑戰,希望政府能予以重視。
對於上述這兩份重量級的宣示及報告,吾人以為,前者是賴政府對未來產業發展新方向的指引,而後者可視為現今台灣所面對的諸多現實問題,值得政府重視。
工總所提出的問題與挑戰,有許多是存在已久的老問題,不免有些舊事重提了無新意,但它也反映出這些問題存在已久,仍未突破,因此已成為台灣傳產及中小企業發展的瓶頸,尤須政府重視。惟讓人憂心的是,現今政府似只重視亮眼的「五大信賴產業」的提出,而未對傳產及中小企業給予足夠且必須的關愛與支持,故予人有「推陳出新」之感。
事實上,工總也特別地指出,「2023年台灣整體製造業產值較前一年減少11%,而相關鋼鐵、造紙、金屬製品、電子零組件、機械設備、橡塑膠產品等業別的產值減少超過10%,而石化業的產值減少逾二成,故台灣產業呈現出失衡現象。」 此外,「上述產業及傳產雖不較半導體產業亮眼,但其僱用人數占台灣製造業總受僱人數310萬人的85%以上,對於台灣整個就業與社會安定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不容小覷。」為此,吾文冀望政府能特別就上述傳產及中小企業提出一個振興及投資計畫,方能從現今的「推陳出新」進一步升級為「陳升而新就」的全面性產業升級計畫。
對於「五大信賴產業」行政院國發會已提出具體發展策略,故在此無須再作討論。本文特別就傳產發展及穩固國內就業部分,提出資本再投資計畫建議,本文希望這一構想能讓台灣傳產加速更新,也能進一步帶動傳產的轉型升級。
如工總所述,相關鋼鐵、金屬製品、電子零組件、機械設備、橡塑膠產品等產值明顯減少的產業,其原因如對陸輸出減少、對美市場拓展有限、成本上升、缺工及缺人才等固然很多,現今,政府對工業電價大幅調整,也必將猶如雪上加霜般使其處境更為艱難。為此本文建議政府宜考量提出「傳產固本升級計畫」,而在本計畫中,其核心做法應是大幅地鼓勵上述傳產及中小企業在結合節能、省電、AI、效率、環保等有綜效集一身的相關機械及資本設備上做大幅的更新與投資,如此,不論在經濟上能振興傳產、穩住工作機會;在政治上,也能有很好的號召力。
如何能讓傳產有積極的意願投資上述先進的機械設備?本文具體建議是,政府可匡列200億元用以補助被認可且自用的機械設備15%的資本投資,且該項補助優先適用於年營業額在10億元以下的中小傳產;另匡200億元,專案補助年營業額在10億至50億元的傳產,而其自用新投資的部分適用10%的投資補助。此外,該設備亦可申請央行提供的特別長期低利貸款,而若上述金額用罄時,也可再追加匡列;此外,政府亦可配合企業在上述機械設備的投資,由政府資助的法人機構給予相關的人員培訓。
最後,有關上述機械設備的投資是否應就來源別予以設限,本文的看法是可以不考慮,此乃因何種設備最合適個別廠商使用,業者除須負擔主要費用外,也必有其專業知識與切身需求可做專業判斷;而當一旦有政治干預廠商的專業考量時,其效能不但會大打折扣外,也必將是政府與廠商的雙輸。
資料來源:經濟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