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聯絡我們加入最愛
帳號:
密碼:
 
忘記密碼 加入會員
 
 
 
您的位置:首頁 > 專題報導 > 顧問專欄
問專欄 Consultant column
 
蘋果布局紅色鏈的觀察與因應
台灣亞太產業分析專業協進會 院士 詹文男

當全球目光密切關注美中衝突對華為手機事業的衝擊及對市場的影響時,台灣主要的蘋果供應鏈廠商又陸續將大陸的製造工廠轉售予陸商,引發市場另一陣漣漪。究竟如何看待這些事件的發展,在此情勢下,台灣廠商應如何自處,各界都很關心。 

台廠之所以將工廠轉售紅色供應鏈,有其策略上的考量,但做為提供代工服務的一方,決策過程中必定得取得大客戶蘋果的同意,甚至這些規劃或許背後都是由蘋果操刀,而蘋果之所以採取如此的策略,主要還是內外局勢使然。 

從政治環境觀察,美國目前對約2,500億美元中國製產品課徵25%關稅,並對約1,200億美元中國大陸製產品課徵7.5%關稅,雖然iPhone與Apple Watch並未在列,但美中貿易協議仍在談判中,未來仍有可能重啟對蘋果產品課徵關稅,蘋果在兩大市場之間需要取得最佳的平衡。 

另一方面,倘若美國持續升高華為禁令,華為被迫退出手機事業,其市場將逐漸由其他品牌所瓜分。倘若局勢朝此演進,幾乎可確定三星與小米、OPPO、vivo等陸系品牌將採更積極的產品訂價策略,攫取華為留下的市場。 

再從市場環境觀察,全球手機市場已飽和、利潤持續被壓縮。2019年全球智慧型手機出貨量約14.7億台,今年受到疫情影響,預期整體出貨量將下滑16%至12.3億台。從蘋果未來發展而言,需要突破目前僅經營中高階市場的困局。 

蘋果未來將採取維持高毛利守住高階機種地位?抑或積極擴大低價機種切入華為留下的市場,正面迎戰對手?蘋果的決策將牽動台廠供應鏈的發展。若蘋果維持現有主打高階市場策略不變,則只剩三星一個競爭對手,產品策略操作上更為好整以暇,預期將傾向與台系供應鏈維繫密切合作。 

但其若看準華為市況不好,想趁勢接手,未來將積極推出低價機種,預期會加強與紅色供應鏈合作關係,提高陸商代工比重,藉由尋求有中國政府補貼的陸商,來壓低iPhone零組件與製造成本。此舉對現有iPhone供應鏈台廠而言,自然有負面衝擊。 

另值得留意的是,蘋果也特意扶持陸商前進越南,可能生產低價機種直接供應東南亞、甚至全球市場,亦即陸商所搶食的代工市場,將從中國大陸延伸至東南亞,預期這將影響台灣組裝廠的代工版圖。在零組件部分,綜觀目前紅色供應鏈尚缺的領域,扣除短、中期內無法直接取代的半導體製造外,主要是面板、相機鏡頭與印刷電路板。前兩者蘋果亦已有扶植對象,唯因技術門檻高尚未順利打入;至於印刷電路板,目前多由日本與台灣廠商供應,因與組裝廠須密切合作,未來可關注蘋果下一步對此是否有改變布局的規劃。 

平心而論,不論情勢將如何發展,大多數業者都是被決定去向的一方,面臨客戶訂單可能終有一天不再的情況,業者應該如何自處?以下是幾點思考:首先,永遠保持領先競爭對手至少兩步以上。倘若次要供應商可能或已經打入客戶供應鏈,即使供應產品價位不同,仍應積極超前部署,持續將技術提升到主要供應者中的領先群。 

其次,在供應關係穩定且行有餘力的前提上,長期挹注關聯新事業的發展,降低將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的風險,保留多元轉進的方向。如同這波被迫撤守iPhone供應地位的台廠,至少都還是有其他出路的選擇。 

最後,擁有多元市場與生產基地布局廠商,總是較能得到客戶的青睞,當美、中G2對立體系成形,中國大陸世界工廠的地位動搖,其製造商在親美國家也不一定能取得土地購置、資本投資及稅務等各方面的優惠,而這些元素又必定是客戶在考量合作供應商成本時的重要考量。 

因此,政府與業者應積極趁勢而為,加速與新興市場建立雙邊合作關係,運用這波美中博弈下的政策紅利,調整全球布局。

我要收藏 TOP 回列表頁
 
 
顧問專欄觀念平台-美中經濟脫鉤 是現在進行式
台灣亞太產業分析專業協進會院士單驥國立中央大學終身榮譽教授當美國拒絕一切中國優勢科技產品進入美國市場,而中國也自主地發展...more
顧問專欄櫻花國度的困境行
台灣亞太產業分析專業協進會院士楊雅惠臺大財務金融系兼任教授櫻花國度日本,曾多年擁有經濟輝煌歷史,自1968年開始,其GD...more
分析師專欄基於光保真度Li-Fi之XR應用發展
 
 
 
 
 
版權所有 © 2012 台灣亞太產業分析專業協進會
尊重智慧財產權 請勿任意轉載網站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