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聯絡我們加入最愛
帳號:
密碼:
 
忘記密碼 加入會員
 
 
 
您的位置:首頁 > 專題報導 > 顧問專欄
問專欄 Consultant column
 
製造業轉型 三大挑戰
台灣亞太產業分析專業協進會    理事    張建一
台灣經濟研究院院長
 
 
               經濟成長的重點,得看製造業能否升級轉型,沒有製造業也無法發展服務業;美中貿易戰走走停停,拉長來看爭端早已衝擊全球,同時也加速了產業供應鏈重組,台灣製造業必須加速升級轉型,以因應日益升高的風險與國際情勢急劇的變化。

              當前全球經濟情勢變化非常快速,在美中貿易紛爭下,台灣看似短期內受惠轉單效應,以致相對其他國家的出口表現,衰退幅度並不大,當然這也包括出口價格下跌以及匯率等因素,使得上半年的淨出口對GDP成正向貢獻。

               過去50年,台灣經濟快速成長,產業結構順利升級轉型,這與過去政府在各個時期採行務實的發展策略,因地因時制訂合宜的產業政策功不可沒。然而,今再次面對製造業轉型關鍵契機時刻,我們看來面臨三大現況與挑戰。

              首先是製造業升級速度相對不夠快,從製造業附加價值率來看,長期雖有攀升,但成長速度仍不夠快,第二、台灣企業的實質負擔率高於貿易對手國,第三、人才外流導致勞動力短缺約制經濟成長。

              觀察台灣製造業附加價值率,在2011年降到21.9%最低點,然後逐年上升至2016年達30.3%,為歷年次高;2017年則因國際原物料價格上漲,廠商投入成本增加,略降為29.7%。

                附加價值是指企業生產總額,扣除生產過程中投入之原物料及半成品等成本後之價值,而「附加價值率」即附加價值占生產總額比重,代表每生產一單位產品,所創造新增價值的能力。

                台灣製造業過去十幾年來,企業不斷研發創新,提升產品附加價值,表現在附加價值率的提升,且高於南韓表現,顯示製造業確實有升級,但是,相較於德國、日本及美國,仍有不小落差。

                另外,比較各國企業實質負擔率,我國企業達35%,企業經營成本遠高於鄰近主要競爭國家韓國的27.9%、新加坡的27.1%及香港的22.9%。企業實質負擔率指稅務與企業強制性分擔在商業利潤中的占比,包括營所稅、營業稅、社福支出、勞工稅及財產稅等。

                  同時,台灣企業負擔社會保險費率之成本達17.4%,亦高於南韓(8.9%)、新加坡(16%)及香港(5%),低勞力成本已不是台灣優勢,製造業必須跳脫舊有思維,朝小量多樣、快速製造,幫全世界新創公司快速打樣。

                   在人才與勞動力部分,1995年我國人力結構是以國高中為主體,且大學生就業機會充足,人力外移情況較不普遍,但時至今日情勢反轉,大學人力供給過多,國內就業需求未能同幅成長,人才流動因此較大。

                隨著人口高齡化、少子化來臨,34歲以下勞動力比重下降,台灣的勞動力已明顯趨於老化。1995年時,34歲以下就業人口比重高達四成六,至2017年已降至三成七,且55歲以上就業人口比重亦有所增加。國發會人口推估,我國15-64歲工作年齡人口數於2015年達高峰後,轉趨遞減,預估2060年僅為2011年的55.8%,劇減近半。

               台經院並以3%、4%、5%之經濟成長率估算,2020年時,我國勞動力以三種推估值,恐將分別短缺62萬人、83萬人、103萬人。政府現階段除了得透過政策引導,創造就業需求外,如何減緩人才嚴重外流,產業生產力提升也是當務之急。

               台灣市場規模小、天然資源有限,貿易是台灣持續生存發展的關鍵。然若要持續貿易成長及延伸市場布局,則須以提高製造業生產力與競爭力,尤其在美中紛爭下,許多台商回流投資,急待解決水電、土地、資金及勞工,甚至環保等問題,與加速推動產業升級,政府責無旁貸。

我要收藏 TOP 回列表頁
 
 
顧問專欄觀念平台-美中經濟脫鉤 是現在進行式
台灣亞太產業分析專業協進會院士單驥國立中央大學終身榮譽教授當美國拒絕一切中國優勢科技產品進入美國市場,而中國也自主地發展...more
顧問專欄櫻花國度的困境行
台灣亞太產業分析專業協進會院士楊雅惠臺大財務金融系兼任教授櫻花國度日本,曾多年擁有經濟輝煌歷史,自1968年開始,其GD...more
分析師專欄基於光保真度Li-Fi之XR應用發展
 
 
 
 
 
版權所有 © 2012 台灣亞太產業分析專業協進會
尊重智慧財產權 請勿任意轉載網站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