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聯絡我們加入最愛
帳號:
密碼:
 
忘記密碼 加入會員
 
 
 
您的位置:首頁 > 專題報導 > 顧問專欄
問專欄 Consultant column
 
CES新技術創造新經濟
台灣亞太產業分析專業協進會 院士 林建甫 
台灣經濟研究院院長、台灣大學經濟系教授
 

新經濟需要靠新科技。科技產業發展的風向球─美國國際消費性電子展(Consumer Electronics Show;CES)1月8日到11日在美國拉斯維加斯舉行。這是全球關注的大事。大家都在猜,今年的主軸是什麼?有沒有令人驚豔之事?

有人說去年的CES搞得像車展,因為車聯網及自駕車是一大亮點。今年根據Accenture公司的推測,CES最值得關注的5大技術是5G、AR/VR/XR、數位信任(digital trust)、智慧駕駛以及AI語音助理。我認為這樣的預測雖不中亦不遠矣,因為趨勢就是這樣。我把次序稍微調換一下來做說明。

這幾年AI人工智慧迅速發展,除了善用硬體的進步,軟體的深度學習及各種演算法也一日千里,表現在電腦下贏人類圍棋冠軍,圖形辨識神準,因此手機可以刷臉解鎖,各式各樣的應用如雨後春筍,熱潮已經席捲全球。現在AI語音助理技術已更加成熟,除了Amazon Echo智慧音箱的普及,越來越多的品牌和公司競相發布支援數位語音助理的產品。例如廚房設備、家用電器、智慧電視、串流媒體裝置將連接至具有音訊控制功能的藍光播放器,增強終端用戶的影音體驗。以後的生活,人與物的對話,將越來越方便。


5G是今年最重要的亮點,因為規範、技術、硬體三者已經兼備。其大頻寬、大連結、低延遲的超可靠特性也讓生活產生質變。大頻寬提供高速傳輸,下載高清3D電影都可以瞬間完成,何況是小檔案;大連結則是提供萬物連網的物聯網(IoT)基礎;低遲延,將會是實現自動駕駛車、遠端醫療的保證。準此,智慧城市、智慧生活的新經濟已經來臨,5G應用的商機無限。


智慧駕駛的發展今年更成熟,除了感知設備技術的提升,「智慧行動性」及車聯網讓「完全自動駕駛」的時間點更加清楚可見,就等政府法規到位就可進行。


AR/VR/XR就是穿越實境的發展。其中VR是虛擬實境,AR是擴增實境,兩者行之有年,之後的XR(extended reality)是延展實境,被定義為結合AR和VR以及增強沉浸式技術的環境來改變生活、工作和娛樂方式的實體與虛擬世界融合。例如戴上一般眼鏡大小的XR眼鏡,100吋螢幕就讓你可隨時轉換,身歷其境地進出不同空間。


當人們的生活更依據數位工具,「數位信任」就自然地被關注。資料隱私和安全保護的規範及落實將是商家及民眾的焦點。法律上有歐盟GDPR的帶頭個人資料保護法,實務上則發展區塊鏈的技術應用及持續透過資料共享和數位版權管理(DRM)的新技術來克服挑戰。


仔細觀察這些備受關注的新技術發展都奠基於數據或是提供數據的服務,人類正從IT時代進化到DT時代。當然這也拜硬體容量、速度的大量進步所賜,加上雲計算、邊際運算,讓資料處理的速度瞬間完成。現在又有5G的快速傳輸,就成為引領全球變革的關鍵所在。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新科技並非只在自己的領域獨領風騷,而是交互整合成新生態環境,創造不同的營運模式。例如「無人車」不同於過去汽車製造技術,涉及眾多領域及整合複雜技術,包括先進的「感知系統」、第一時間能馬上計算做出準確回應的人工智慧及能與車對車(V2V)、車對交通設施(V2I)、車對雲端中心外部溝通的「車聯網」。換言之,無人車是汽車產業融合人工智慧、物聯網後的全新產業。


若再將Uber共享經濟的接送服務及行動支付等新技術結合,將會顛覆過去的生活模式。未來不需要買車,透過智慧型裝置就能事先安排好交通工具,且在車聯網的分析之下,將可透過路線的安排解決塞車的困擾。藉此也可推論,沒有駕駛的疲憊,沒有塞車的厭煩,民眾就不一定需要住在都會區,住宅蛋黃區、蛋白區的分野將打破。


這股新經濟的浪潮已經席捲全球,台灣無法置身事外。從這幾年CES的發展,我們也看到「合作」的主旋律,例如Amazon提供了Alexa網路流量指標,開放的做法吸引各國企業的加入。同樣地,台灣企業應運用相同的思路,加入Amazon、Google、阿里巴巴等平台,善用這些平台的資源把產品賣到全世界,而回頭來專注於自身的產品專長,勢必能事半功倍,創造新的產品優勢利基。

我要收藏 TOP 回列表頁
 
 
顧問專欄人工智慧帶來的商機與隱憂
台灣亞太產業分析專業協進會資深產業顧問杜紫宸中華大學通識中心兼任講座教授自從2022年底ChatGPT炫麗上市,輝達(N...more
分析師專欄極適合戶外用途的超級材料:芳香族聚醯胺纖維Kevlar
顧問專欄一葉知秋…當蘋果不再造車
台灣亞太產業分析專業協進會院士單驥國立中央大學終身榮譽教授在蘋果公司一夕間宣布終止其投資數十億美元、長達十年的電動車造車...more
 
 
 
 
 
版權所有 © 2012 台灣亞太產業分析專業協進會
尊重智慧財產權 請勿任意轉載網站內容